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中,人们对健康、品质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强烈。这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,也对泳池水的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为了保证游泳池的水质达标,对游泳池进行水处理是必不可少的。今天就给大家讲讲游泳池水质处理的一些方法。干货值得收藏!
1.清洁游泳池
长时间空置后,水池壁上会长青苔,因此在下水前必须彻底清洁水池。建议使用专用的水池清洁剂彻底清除生长的青苔,否则放水后很容易再生,以后很难彻底清除。
2、杀藻抑藻
当新水开始进入游泳池时,只要池中有一小部分水,就会立即添加杀藻剂,剂量按游泳池总水量计算,并添加一次(每1000立方米2kg,投加时用水稀释藻类杀菌剂,然后均匀喷洒)。
3、消毒灭菌
待新水满后,加入消毒粉或消毒片进行消毒。根据游泳池总用水量计算用量,每1000立方米投放4KG。添加时,先将消毒粉用水溶解,再均匀撒洒。消毒片可以直接洒入游泳池。
4、pH调节
新水注满后(如当天未注满,在加入游泳池消毒剂后3小时内),测试PH值,若小于7.2,加PH调节剂,将PH值调至7.2 -7.6,加上10KG加1000立方米可以增加1度计算。
5、净水处理
完成以上步骤后,即可加入澄清剂进行澄清处理。每1000立方米加1kg计算用量。添加时,先将澄清剂用水稀释后再洒。水中的细小杂质是通过盐粒的吸附,形成大颗粒,随水流进入循环系统,最后通过滤砂池过滤,使水质洁净。
事实上,与其在后期水质处理中加入消毒剂,还不如在前期利用流体力学和科学设计,在设计中优先考虑循环过滤、反冲洗步骤和消毒系统。水处理系统设计,然后使用紫外线消毒器/臭氧消毒设备/离子消毒器等游泳池消毒设备配合水质监测仪,使用其中一台具备消毒能力或成对使用,使细菌失去立足之地活下去,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水质问题,同时减少对消毒剂的依赖。
温馨提示:一个干净健康的游泳池,水处理不是靠拼命的消毒除藻方法,而是需要从根本上解决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,使用游泳池消毒设备,尽量减少水体对消毒剂的依赖。充分发挥水体的自愈功能。